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

津市市:全方位监督护航乡村振兴

编辑:唐昆玉 发表时间:2022-12-12 15:33 来源:三湘风纪网

       “现在,国家政策好,干部心里有人民,今年,村里帮我申请低保,还帮我改造房子,我的日子过得很好。前两天,我家危房改造验收合格了,太感谢你们了!”10月12日,家住津市市白衣镇红光村24组的齐金秀老人,对着津市市纪委监委来访的干部乐呵呵地说到。据悉,今年66岁的齐金秀30多年前外嫁安乡县,因个人原因离婚后返回津市居住,儿子甚少来往,多年过去了,不知为何户籍在安乡被注销了。2019年,齐金秀房屋被鉴定为危房,但没有户籍,不符合危房改造政策,村里了解情况后一直在帮忙协调,但重新上户程序、手续复杂,解决时间较长。

       2022年1月,市纪委监委在一次例行监督检查入村走访时发现了这一情况,立即向公安部门、白衣镇、村支两委等反馈,督促尽快解决。2月,经过红光村委、白衣镇派出所、津市公安局等共同协作努力,与安乡公安部门多次对接,召开村小组会议、补齐户籍遗失证明等手续后,终于在常德市公安局为齐金秀重新办理了户籍,并立即为齐金秀申报了危房改造和低保补助。现在,齐金秀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房子,每月有300元低保金,加上打零工、村集体产业分红等收入,生活安稳无忧。

       类似齐金秀的例子有许多,近年来,津市市纪委监委扛牢政治责任,聚焦监督职责,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重点,坚持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,紧盯政策落地、项目发展和干部作风问题,专项监督、精准监督、智慧监督,结合清廉津市建设,以监督到位全方位有力有效护航乡村振兴。

       一、专项监督,保障政策“落地生根”。“政策是第一步,政策是否落实到位直接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,所以,政策落实情况一直是我们的监督检查重点。”津市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分管负责人介绍到。自2021年以来,津市市纪委监委紧盯乡村振兴领域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,以“一县一清单”“一领域一专题”集中治理为主线,实行“小切口”治理,从利用公共资源与民争利、谋私贪腐问题入手,聚焦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“一卡通”、“学位、床位等四位”问题、养老领域、“清廉医保”、社保基金、耕地保护、自建房安全、农村集体“三资”、困难群众救助等13个领域开展专项整治,发现并督促整改小额信贷政策宣传不到位、结对帮扶不扎实、医保参保资料不全等10余类问题170余个,整改率达100%。各项专项整治开展,有效促进了乡村振兴各项政策落实落细,切实保障了群众基本利益,如为严格资金管理,督促住建部门出台了《津市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》,实行专项管理、专账核算、专款专用,津市累计实施危房改造8500多户,1.03亿元危房改造资金全部准确发放到位。

       二、精准监督,助力项目“百花齐放” 。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,有了政策帮扶,发展经济、稳定就业才能让群众长远获利,不断“造血”,保障收入。津市市纪委监委在日常监督基础上充分发挥精准监督作用,结合巡察监督、派驻监督,针对乡村集体经济项目、合作社管理、就业车间经营情况,定期开展专项督查,重点关注项目审批运行、资金使用公示、效益分成分配等情况,发现有关乡村振兴领域疑似问题4条,向相关镇(街)下发交办函3份、工作提示4份,确保投入有产出,付出有收益,实实在在达到项目增产、群众增收。据了解,2022年以来,津市市已建成乡村振兴就业扶贫车间23家,有针对性开发就业扶贫岗位143个,吸纳就业877人。毛里湖镇“大山社区经济专业合作社”,正式投产仅2个月,累计生产服装、小饰品等11万余件,产品远销美国、新西兰,总产值超110万元,为村集体创收6万余元。

       三、智慧监督,实现干部“冰清玉洁”。俗话说“谋事在天,成事在人”,好政策、好项目要达到预期效果,重点在于人怎么去推动实施,而干部作风则是重中之重。津市市纪委监委灵活利用互联网技防优势,为监督插上科技“翅膀”,推广小微权力“监督一点通”平台,将涉及6大类69个具体事项的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化,积极引导群众足不出户在手机上开展监督,重点发现涉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、农村集体土地征迁和农村工程项目建设等方面腐败和作风问题,推动干部转变作风,平台运行以来,受理投诉举报7条,已办结7条,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均达100%。

       自2021年以来,津市共查处虚报套取项目资金、挤占挪用群众补助资金、克扣村民危房改造补贴等乡村振兴领域问题28件41人,党纪政务处分21人,退还群众资金7.663万元,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不断增强。(津市市纪委监委)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