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

漫步白堤

编辑:皮家璇 发表时间:2023-11-16 11:40 来源:三湘风纪网

        盛夏时节,杭州西湖游人如织。漫步在柏油绸带的白堤上,远处蓝天白云、青山绿水、亭台楼阁尽收心底。清风熏面,碧绿的垂柳婆娑起舞,轻抚肩膀,给我一种独特的江南感觉,好似从炎热的夏天误入了“间株杨柳间株桃”的春天里。

        白堤,原为贮水灌溉农田而建,旧时以白沙铺地,故称为白沙堤。如今整条堤都是柏油路面,如黑色绸带横亘在西湖之上,它东起断桥,西迄孤山东南麓的平湖秋月,全长约一公里,把西湖划分为里湖和外湖,并将孤山和北山连接在一起,成为西湖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

        走在白堤上,鞋底与地面轻微摩擦,好似跳跃的音符,给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伴奏。清风徐来,疲倦散去,渐渐地也有了千年前白居易“最爱湖东行不足,绿杨萌里白沙堤”的喜不自胜之感。美美的诗句让白堤和白居易产生了交集,然白堤因白居易而名留千古,又不仅仅因为诗,还有斐然的政绩和高洁的品格。

        公元822年,朝廷一道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:白居易任杭州刺史,任期三年,制造了白居易和杭州的邂逅。此时的白居易五十一岁,恰过知天命的年纪。这本是朝廷对他退休前的一次“放假式安排”,然白居易却殚精竭虑,务实为民,见西湖壅塞,人民苦旱,便发动民众修筑堤坝、构建河闸、蓄积湖水、灌溉农田。任职期间他还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*诗篇,将诗词歌赋和景观营建联动,使得美景和人文风情闻名,无形中也奠定了白堤作为人文之堤的重要地位。

        短短的3年间,他对杭州人民和西湖产生了深厚的感情。任满离开杭州时,白居易依依不舍,叹息“皇恩只许住三年”“处处回头尽堪恋”。杭州父老也同样舍不得他离开,在他临走那天“耆老遮归路,壶桨满别宴。”

        如今我们已然看不到这般动人的分别场景,留给后人的是无限的遐想和敬仰,以及西湖上这条长长堤坝。循堤走累了,择一长椅小憩,静静看着过往喜笑颜开的游人,感受生活美好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人生的希望。心中不禁感念起当年白居易的“慷慨”,离任之际,将俸钱留给郡守公库,用来治理西湖水患。眼前的一草一木,一石一景无不体现着白居易追求的人文与政治理想,又完美吻合了百姓的审美需求,亲民的文化基因和风骨在世代沿袭至今,造就了白堤精致的风雅。

       正细细想着,一阵荷香伴随着清风迎面吹来,将三伏天的暑热吹散了。放眼望去,断桥边那一池荷花竞相开放,“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”,给白堤染上了一层淡粉的胭脂,让它在阳光下更显妖烧。心想这荷花许是受白居易的影响而种下的,当年他为官一任未曾向百姓索要过任何物品,“唯向天竺山,取得两片石”以作卸任纪念,竟还担心“此抵有千金,无乃伤清白”。就连这“清风”也好似跨越千年,从白居易身旁,穿过眼前的青山绿水,浸入心扉,让我在这清风荷韵里看到了一个淡泊名利的白居易。

        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天才诗人和清正廉洁的好官,杭州人民自然感激不尽,除在孤山南麓建立白公祠外,又把白沙堤改名为白堤来纪念他。诚然,白沙堤虽非白居易所建,但杭州人民为缅怀这位对杭州作出杰出贡献的“老市长”,仍把它命名为白堤,也成就了历史上一个*的“误会”。

        如今的白堤穿过重重历史烟云,至今仍造福于杭州百姓,延续着千年前的约定。眼前这条长长的生态堤坝,不仅成了杭州百姓心中永恒的生命堤坝,更成了国人心中永远的精神堤坝。(蓝山县纪委监委  秦英)
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